-----谈德育工作的三重境界------
润物细无声泽恩满天下 :: 润泽家园 :: 学习分享区
第1页/共1页
-----谈德育工作的三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立业、治学三种境界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在细细体味后,我认为用来形容德育工作也十分贴切。回顾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成长的历程,可能要(或是正在)经历着这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直以来,我们揣着教育理想上路,渴望“润物无声”的教育无痕,期盼“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追求“天生我材”的显著卓越。在教育的***里,却几分艰辛,几分苦涩,在顾影自怜里,更添了几分委屈。面对教育的现状,又生出几许无奈。所有从事德育工作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叹:德育工作真是越来越难。
第一境界主要表现我们对德育工作的迷惘。开展德育工作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面临的重重困难,曾让我们感到迷惘。
1、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曾几何时,德育高大全,假大空,给我们满腔热情地工作迎来当头一棒:德育内容的虚高,实施的孤立,形式的单调,功能的单一等等问题多多。无论是谁都可以来指责一番,谁都能对你指点一二。抓德育不开展活动不行,活动开展多了也不行。活动多了是轰轰烈烈的浮华,是丰富多彩的灌输。就是地上一张纸片也有人会说“这德育怎么抓的?要加强才行!”不能重管理,轻人格养成;不能重灌输,轻情感激发;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真的让我们困惑了,德育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问题应运而生。网络时代带来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问题;经济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冲击,现实功利挑战理想教育,影响德育队伍的稳定问题;“离异家庭”“留守儿童”骤增,随之而带来的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
还有德育的本质功能未被重视,德育对智育的引导功能未被重视等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在教师看来,是为学校做德育,为校长做德育。在学生看来是与大多数学生无关的事情,参与面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德育处于消极、被动、孤立的状态。德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2、不能不说的困难
尽管我们一再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仍然是一边是班主任老师、德育部门的劳心劳力,一边是其他教师的漠然和轻视,还有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面对父母亲都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第三代独生子女,我们不能不承认现在的学生难教,“暖人难暖心”。老办法不灵,蛮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
抓德育工作如同带着镣铐跳舞。安全问题就像一把达摩克里斯利剑,悬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头上。每当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就怕出安全事故,一旦出事,学校便不堪重负。随着社会法制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动辄运用法律武器,学生出事就告学校。所以,对学校而言,学生安全第一。此外,经费问题也困扰着我们。组织外出活动坐车要钱,参观买门票也要钱,请辅导老师要钱,周六参加比赛,教师的加班费也需要钱。不准乱收费,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校长理解支持的还好说,可是长期张口伸手要钱的滋味真不好受!这样工作起来能不难吗?在德育战线上,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教之初的***和豪言壮志被现实的无奈和艰难所取代。茫无头绪,不知所措,彷徨痛苦就在所难免。真可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何时是尽头?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果我们看不见德育工作的价值与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创造者,那么就会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就会因循守旧,消极应付,那么,我们就无法跨越到第二境界,无法领略到更高境界的美妙感受。我们很庆幸的看到,无数德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探索,在不断超越自我。他们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无私的***着。虽然,这种寻求的过程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但是,这种寻求让感情得到了升华,让境界得到了提升。虽然“衣带渐宽”,但是,为之付出是值得的。
当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后,获得的将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第二境界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执著。
1、坚持的力量
万千事物都在变,唯独我们的信念没有变。德育工作者摆脱困境,克服困难的过程,首先表现出他们对事业的执著,对德育的坚守。我们身边不乏麦田的守望者,事业的坚守者。
在教育战线上,有许许多多的德育工作者,他们呕心沥血,默默***,不图名不图利,对德育就是一个词“坚守”。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高度责任。
2、感动让我们继续前行。
教育专家鲁洁说:“德育工作者投入多少是别人看不到的,因为那是内心世界的东西。”回顾一次次活动的开展,回想一幕幕感人的场面,真让人难以忘记。既有精心策划是的劳心,又有组织活动时的劳力;既有遇到阻力时的焦急,又有成功后的欢喜;既有奔走时的疲惫,又有收获时的欣慰;既有不被理解时的委屈,又有得到肯定时的羞涩……太多太多,真是百感交加,五味俱全。这些足以让我们体会到工作的苦与乐,让我们感受德育的魅力。
在平凡的教育实践中寻找不平凡的感受,这是德育工作者兴趣和灵感的源泉,更是走向第三境界的必由之路。
。。。。。。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终于豁然开朗,这是一次顿悟,是一种超越。当我们达到这层境界就能在德育工作中得到精神上的慰籍,达到精神上的愉悦。
1、德育与学校文化
文化是立国、立民、立人之魂,是一个民族延绵发展之脉,“没有文化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因此,加强学校文化教育,让文化贯穿于德育的每个层面,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着力构建学校文化,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能提升办学品味,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素养。从建立制度文化,培育环境文化,发展教师文化,打造班级文化,开展书香校园的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让文化浸润校园来创新德育工作的。我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德育,师生共同建设学校文化而又处于这种文化的制约之中,使之成为学校主流文化的生态结构的一个部分。由于学校文化是影响师生心理和行为最为深刻的社会性因素,因此,通过学校精心营造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德性成长的道德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其熏陶,激发起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动机,促进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2、德育与生态体验
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德育文化实践活动,是一种注重主体参与、感悟、体验的德育活动,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活动。生态体验德育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主体性或参与性。把德育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人生。
生态体验德育以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活动形式,让生态体验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快乐,把德育提升为一种享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从中感受到了德育的魅力。
虽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惘,但不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更能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深深领悟这三重境界,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做德育工作不要未上高楼就叹息止步,只有坚韧不拔,敢于“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领略到“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奇瑰异境,才能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高妙旨趣。
愿所有的德育工作者都能领略到这三重境界的美妙!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直以来,我们揣着教育理想上路,渴望“润物无声”的教育无痕,期盼“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追求“天生我材”的显著卓越。在教育的***里,却几分艰辛,几分苦涩,在顾影自怜里,更添了几分委屈。面对教育的现状,又生出几许无奈。所有从事德育工作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叹:德育工作真是越来越难。
第一境界主要表现我们对德育工作的迷惘。开展德育工作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面临的重重困难,曾让我们感到迷惘。
1、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曾几何时,德育高大全,假大空,给我们满腔热情地工作迎来当头一棒:德育内容的虚高,实施的孤立,形式的单调,功能的单一等等问题多多。无论是谁都可以来指责一番,谁都能对你指点一二。抓德育不开展活动不行,活动开展多了也不行。活动多了是轰轰烈烈的浮华,是丰富多彩的灌输。就是地上一张纸片也有人会说“这德育怎么抓的?要加强才行!”不能重管理,轻人格养成;不能重灌输,轻情感激发;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真的让我们困惑了,德育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问题应运而生。网络时代带来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问题;经济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冲击,现实功利挑战理想教育,影响德育队伍的稳定问题;“离异家庭”“留守儿童”骤增,随之而带来的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
还有德育的本质功能未被重视,德育对智育的引导功能未被重视等问题。学校德育工作在教师看来,是为学校做德育,为校长做德育。在学生看来是与大多数学生无关的事情,参与面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德育处于消极、被动、孤立的状态。德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2、不能不说的困难
尽管我们一再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仍然是一边是班主任老师、德育部门的劳心劳力,一边是其他教师的漠然和轻视,还有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面对父母亲都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第三代独生子女,我们不能不承认现在的学生难教,“暖人难暖心”。老办法不灵,蛮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
抓德育工作如同带着镣铐跳舞。安全问题就像一把达摩克里斯利剑,悬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头上。每当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就怕出安全事故,一旦出事,学校便不堪重负。随着社会法制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动辄运用法律武器,学生出事就告学校。所以,对学校而言,学生安全第一。此外,经费问题也困扰着我们。组织外出活动坐车要钱,参观买门票也要钱,请辅导老师要钱,周六参加比赛,教师的加班费也需要钱。不准乱收费,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校长理解支持的还好说,可是长期张口伸手要钱的滋味真不好受!这样工作起来能不难吗?在德育战线上,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教之初的***和豪言壮志被现实的无奈和艰难所取代。茫无头绪,不知所措,彷徨痛苦就在所难免。真可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何时是尽头?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果我们看不见德育工作的价值与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创造者,那么就会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就会因循守旧,消极应付,那么,我们就无法跨越到第二境界,无法领略到更高境界的美妙感受。我们很庆幸的看到,无数德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探索,在不断超越自我。他们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无私的***着。虽然,这种寻求的过程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但是,这种寻求让感情得到了升华,让境界得到了提升。虽然“衣带渐宽”,但是,为之付出是值得的。
当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后,获得的将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第二境界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执著。
1、坚持的力量
万千事物都在变,唯独我们的信念没有变。德育工作者摆脱困境,克服困难的过程,首先表现出他们对事业的执著,对德育的坚守。我们身边不乏麦田的守望者,事业的坚守者。
在教育战线上,有许许多多的德育工作者,他们呕心沥血,默默***,不图名不图利,对德育就是一个词“坚守”。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高度责任。
2、感动让我们继续前行。
教育专家鲁洁说:“德育工作者投入多少是别人看不到的,因为那是内心世界的东西。”回顾一次次活动的开展,回想一幕幕感人的场面,真让人难以忘记。既有精心策划是的劳心,又有组织活动时的劳力;既有遇到阻力时的焦急,又有成功后的欢喜;既有奔走时的疲惫,又有收获时的欣慰;既有不被理解时的委屈,又有得到肯定时的羞涩……太多太多,真是百感交加,五味俱全。这些足以让我们体会到工作的苦与乐,让我们感受德育的魅力。
在平凡的教育实践中寻找不平凡的感受,这是德育工作者兴趣和灵感的源泉,更是走向第三境界的必由之路。
。。。。。。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终于豁然开朗,这是一次顿悟,是一种超越。当我们达到这层境界就能在德育工作中得到精神上的慰籍,达到精神上的愉悦。
1、德育与学校文化
文化是立国、立民、立人之魂,是一个民族延绵发展之脉,“没有文化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因此,加强学校文化教育,让文化贯穿于德育的每个层面,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着力构建学校文化,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能提升办学品味,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素养。从建立制度文化,培育环境文化,发展教师文化,打造班级文化,开展书香校园的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让文化浸润校园来创新德育工作的。我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德育,师生共同建设学校文化而又处于这种文化的制约之中,使之成为学校主流文化的生态结构的一个部分。由于学校文化是影响师生心理和行为最为深刻的社会性因素,因此,通过学校精心营造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德性成长的道德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其熏陶,激发起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动机,促进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2、德育与生态体验
生态体验式德育是一种德育文化实践活动,是一种注重主体参与、感悟、体验的德育活动,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活动。生态体验德育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主体性或参与性。把德育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人生。
生态体验德育以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活动形式,让生态体验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快乐,把德育提升为一种享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从中感受到了德育的魅力。
虽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惘,但不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更能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深深领悟这三重境界,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做德育工作不要未上高楼就叹息止步,只有坚韧不拔,敢于“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领略到“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奇瑰异境,才能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高妙旨趣。
愿所有的德育工作者都能领略到这三重境界的美妙!
润物细无声泽恩满天下 :: 润泽家园 :: 学习分享区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