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泽恩满天下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语文新课标:有限的进步和巨大的缺失——范美忠

2 posters

向下

语文新课标:有限的进步和巨大的缺失——范美忠 Empty 语文新课标:有限的进步和巨大的缺失——范美忠

帖子  高亮 周四 三月 08, 2012 1:38 pm

无论是语文新课标第一版还是最近刚公布的修订版,其意义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它融合了许多的国外最新教育理念和国内语文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这些都是有很大意义的;而有些规定是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纠偏作用的,比如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醒教师“要避免脱离实际应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和操练”,又比如在写作指导中对修改环节的强调。
   这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识字写字量的减少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增加;二是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识字写字量的减少有利于减负,而经典古诗文背诵篇目的增加则有利于孩子语感的培养、典范语言的积累以及在诵读中浸润于传统的审美感觉和古人的生命体验之中;中国古代文人性灵陶冶的基本素养是“琴棋书画”,这个传统已经中断多年了。书法作为汉语文化一门独特的艺术,有审美熏陶、人格培养和文化养成之功效,理应得到重视,这次修订补充算是迟到的弥补。
  
   新课标的巨大缺失
  
   新课标尽管有巨大进步,却仍存大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教育核心价值目标设定的错误。修订版仍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既忽略了对人类的关怀,也忽略了对具体个人的重视,其实,教育的价值目标应该是这些价值的对立面即普世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其核心乃在于对不分种族、国籍、肤色和性别的每一个具体个人的关怀。离开了具体的个人,抽象的整体不过是虚构,且集体主义必然导致通向奴役之路;“祖国语言文字”的提法亦把文化问题意识形态化了,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汉语”或“母语”。
   第二大问题是教育目的的异化。新课标把教育的目的规定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规定是将政党意识形态僭越为全民目标,并强加到个体之上,其实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个体独特本质潜能在自由当中获得创造性的发展。当把个体纳入民族和阶级的意识形态宏大叙事的时候,人就被工具化了,而工具化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所在,我们应该记住:永远要把人本身当目的而不是工具。以上两大错误是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整个中国教育的问题。
   问题三: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错误导致“工具性”和“人文性”二分的谬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四九年以后,以叶圣陶、吕叔湘等为代表的语文教育家和语言学家把语文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这导致语言失落了与审美和精神的关联,也与孩子的心灵感受和精神成长失去联系,也就导致了几代人审美能力的下降和精神家园的失落,语文学科也就毫无魅力可言,这是比经济破产更为严重的危机。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性质定位明显是综合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和语文批判的学术成果,试图以一种二分的方式来达成一种妥协和兼容。问题在于:这种二分仍然把作为精神的语言看成了载道的工具甚或是单纯的表达和交往的符号,只是这个“道”变成了“人文性”,而没有认识到语言即精神,语言即本质,语言即思想,语言即道,语言是存在的家,根本就不可能把语言二分为“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性质,根本不存在语言之外虚无缥缈的所谓“人文性”。也正是这种认识的错误,导致了大纲中存在大量为提高所谓“工具性能力”而作的琐屑而无意义的规定,却对孩子的文学审美能力培养和精神心灵成长强调得不够。语文教学无非是通过语言作用于心灵以帮助孩子的精神发展,并以此目的来统摄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问题四: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对语文教学进行目标分段本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导致对目标的差异规定不够清晰和明确。与华德福教育的“善美真”三阶段划分和“个体的精神发展阶段同构于人类历史和精神文化的发展阶段”这两大理论基础相比,差距是明显的。
   问题五:修订版对汉语文化经典的诵读虽有所强调,在数量和广度上却仍嫌不够,负担重一些不是问题,无价值的负担才是问题;其次对外国的经典如《圣经》和《希腊神话》等都缺乏关注。虽然提到“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但与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相比,对中国文化之外的人类优秀文化明显强调不足,对比于华德福教育兼收并蓄的开阔胸襟和放眼整个人类文明的全球视野,差距尤其明显,显现出一种闭关锁国式的狭隘。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用整个人类最优秀的经典来发育孩子的精神,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依旧可能是视野狭窄精神构成单一的义和团式爱国愤青。
   问题六:修订版对毛笔书法的强调和水平要求仍然不够,不仅应该要求孩子感受书法艺术作品,还应该对孩子的书法水平有硬性的规定。
   问题七:繁体字教学要求的缺失。文字构型中蕴含着文化、精神和思想的原初秘密,简化汉字让这些精神秘密失落,这是汉语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存在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而修订版中依然缺乏对繁体字教学的要求,这已经导致并将继续导致大多数中国人没有能力阅读古代汉语经典,从而无法充分领略汉文明伟大开端中蕴含的“道”的秘密,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都是极为不利的。
   问题八:教材中心论。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这样的要求是否包括“教师可以质疑和批判教材,甚至不要统一规定教材而自己开发课程?”“必须要有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应该被质疑的教条,这个权威的规定扼杀了教师的自由和自主性,因此我们理应用课程观取代教材观,让教师的自主开发和创造取代教材和专家的权威。
   问题九:强调普通话却不提方言并对地方文化强调不够,明显缺乏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这跟新课标“尊重多元文化”的理念相违背。
  
   新课标实施的问题
  
   虽然修订后的语文新课标也存在诸多问题,但与老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其进步是明显的;如果能够实施到位,其对教育变革的意义也是巨大的。不过第一线的教师都知道,几乎没有几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把新课标当回事,很多所谓探索也不过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压力而做的表面文章。
   评价体系的改革才是新课标实施面对的最大问题。虽然新课标也强调要多元的差异化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等等,但谁都知道,只要高考制度不发生根本性变革,其压力终将一级级往下传递直到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的压力下,仍然只有进行灌输式教育,仍然只有实施题海战术和重视书面考试,这样他们才能生存下去。而修订版仍然不提高考改革,就此而言,其意义是不大的。
   其次,新课改纯由官方自上而下进行推动,这必然导致对学校和教师的体制性压迫,这也跟新课标强调的自由自主理念相违背。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和民间力量的参与来保证教师探索创造的自由和保护教师的个性,这也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教师探索教育的主动性和生命发展的内在渴望,再好的理念也是无济于事的。
高亮
高亮
Admin

帖子数 : 93
注册日期 : 11-09-25
年龄 : 41

http://runzexiaoxue.9luntan.com

返回页首 向下

语文新课标:有限的进步和巨大的缺失——范美忠 Empty 路过

帖子  岁月留声 周一 四月 09, 2012 11:51 pm

没有完美的《课程标准》,人们的价值观不一样,即使相同,实施过程中的巨大差异性也是无法调和的
岁月留声
岁月留声

帖子数 : 31
注册日期 : 11-10-12
年龄 : 3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